close
小英違章工廠成績單之一:說好的清查呢?
商品網址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5%B0%8F%E8%8B%B1%E9%81%95%E7%AB%A0%E5%B7%A5%E5%BB%A0%E6%88%90%E7%B8%BE%E5%96%AE%E4%B9%8B-%E8%AA%AA%E5%A5%BD%E7%9A%84%E6%B8%85%E6%9F%A5%E5%91%A2-025651014.html
商品訊息功能:
商品訊息描述: 2018年07月18日 上稿編輯: 張淑貞 文:張淑貞(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研究員)
行政院原訂在七月初向立法院專案報告整體違章工廠處理方向,由於遲至7月2日才將提案送出,來不及排入臨時會議程。接下來七、八月,行政院將繼續針對爭議較大的部分進行討論取得共識,本次決議將會決定未來違章工廠何去何從,及農地何時能回到健康安全的生產環境。
2010年,政府推出「臨時工廠登記制度」,允許2008年3月14日以前既存的工廠,只要符合「經濟部認定」的低污染業別,取得環保、消安文件,即可取得「臨時工廠登記」,繼續經營至2017年6月2日,期間免受任何土地或建築相關行政裁罰。這個輔導機制在2014年修正,將7年輔導期展延為10年,直到2020年為止。如今,輔導期限將屆,行政院啟動新的違章工廠處理方案討論。
目前仍在實施中的主要有違章工廠清查、輔導合法經營、納管三大措施。施行至今成效如何?
說好的清查呢?
依照目前實施中的違章工廠輔導措施,首要工作是進行清查。政府應調查轄內違章工廠資訊,包括數量、區位、面積、產業種類。地方政府應辦理違章工廠調查工作,建立數量、區位、面積、產業種類資訊,以利後續分級分類輔導。從2010年至今八年過去了,地方的清查績效極差。2018年才出現第一個縣市彰化縣開始委外辦理「彰化縣工廠管理地理資訊系統(GIS)資料庫建置及系統更新計畫」,進行全區清查。此外只有台中針對小部分地區(中清路以南、筏子溪及高鐵沿線東側300公尺、西側200公尺以內區域)進行清查列管。
彰化縣工業管理科表示,預計透過掃街普查方式,對26個鄉鎮市進行現況訪查,並建置工廠空間資料庫。其實彰化縣在2005年已有第一次GIS建置計畫,但承辦人員說實際違章工廠數量比上次調查多了很多,過去調查內容也較粗略。這次會配合未登記工廠輔導措施,除了基本資訊外,也會調 查廠商的遷廠意願。預計一年半後完成。由於調查遲緩,各部會公布全台違章工廠數量出現了極大的落差。甚至同一部會,前後數字也有不同。
- 2010年,經濟部利用工商普查結果,推估全台應申請工廠登記的違章工廠有6.4萬家
- 2015年,經濟部推估數量下殺到3.9萬家
- 2017年,農委會公佈全台平地及山坡地約有13.5萬處農地上工廠
這些數據的差異是因為「工廠」的定義不同。對經濟部來說,廠房須達一定面積,生產設備須達一定電力容量及熱能,才是應申請登記、接受政府管轄的「工廠」。但是為何同一部會在2010年和2015年對於違章工廠數量推估相差了2萬家呢?原因是經濟部在2012年一一也就是《工廠管理輔導法》中的第33、34條輔導條款公佈後二年一一大幅限縮了「工廠」的定義。當年度除了石油、化學相關製造外,一般工廠面積標準從50平方公尺調整到150平方公尺,調整幅度為三倍。電力容量、熱能從2.25千瓦調整到75千瓦,調整幅度達三十三倍。
許多原本屬於應該登記的違法工廠業者,在工廠定義修改後,因為未達工廠規模,變成了「免辦工廠登記一族」,因此「不是工廠」。也就是,對於經濟部來說不再是需要進行列管的對象。
但這些「非工廠」還是在農地上進行非法製造加工啊!這些「非工廠」於是回到農業、土地及建築機關進行管理。尤其是對農業單位而言,農地上有建物違規作非農業使用用途,便應該依土地分區使用精神,予以矯正,要求恢復農用。
因此,農委會公佈的13.5萬家調查成果和經濟部不同,農業部門依據的是保護農地與糧食安全的業務核心思考。
經濟部工業局游振偉副局長、中部辦公室許正宗代理主任均表示,經濟部和農委會的調查數量差距太大,行政院張景森政委已指示,地方須先清查違章工廠數量及樣態,決策才能貼近實際需求。清查工作將由經濟部主責,並籌措1.3億經費,成立「未登記工廠全面清查計畫」,要求各地方政府對轄內違章工廠進行全面清查,力求在2019年底前完成數量、規模和產業別的盤點。清查對象依經濟部的「工廠」定義進行模糊篩選後進行調查,調查結果將以地理資訊圖台方式對外界公開。
圖為各縣市農地違章工廠分佈,其中台中、彰化筆數最多,佔用農業土地面積最大。(資料來源:農委會,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整理) 違章工廠輔導「三少」:變更少、遷廠少、轉型少
據行政院所擬方案,違章工廠有三個途徑轉為合法經營:
- 群聚密度高的工廠可以劃定特定地區,進行現地變更。
- 無法進行變更者,則輔導遷到合法設廠土地。
- 或在原地輔導轉型為符合用地容許使用的項目(例如進行作物栽培的農業設施)。
2010年至今,各縣市成功輔導違章工廠合法經營家數如 下:
全部輔導成功家數只佔了經濟部認 定應處理的違法工廠家數的千分之一。
特定地區辦理成功變更有7家廠商。特定地區屬於特許開發,全台劃設了將近550公頃的特定地區,共有709家違章工廠。經濟部表示,因為涉及使用分區或使用地變更作業,處理流程較為繁雜。過往辦理經驗較為不足,後續可望加速通過。但是環團認為,特定地區對業者釋放利多並不合理,裡面不僅有上市上櫃公司、外商公司,還有瀝青再製廠,和多次污染農業灌溉水的皮革廠。
遷廠及轉型家數總數43家。而且,這些遷廠或轉型成功的案例,多靠業者自行克服各種門檻。像是業者遷廠要面對到工業土地昂貴、產業區位選擇有限、購置廠房及設備資金龐大,甚至如何說動員工到新廠等問題,多靠工廠老闆自行解決,政府並沒有拿出配套方案來引導或協助業者完成進駐。
經濟部表示,目前成功案例的確比較少,未來清查出符合輔導資格的違章工廠家數後,行政院會共同來檢討比較有效促成遷廠轉型的配套方案。 用5%慢慢拼食安,可以嗎?
農地上違章工廠一旦亂倒廢水、排廢氣,將對食安產生立即而直接的衝擊,政府一再承諾中高污染優先遷離農地。
遲至今年,經濟部方才展開對332家中高污染違章工廠的遷廠意願訪視工作。初期目標是在今年底前調查業者願意遷廠或轉型為相容使用的時間,依舊沒有提出相關配套,讓這些環境風險高的工廠「儘速」離開農地。
而這些遷廠訪視對象,多是遭到民眾檢舉或發生污染、公安事件列冊管理的廠家。此外還有多少沒被檢舉,不在政府列管名單上,但同樣也是需要優先處理的中高污染性違章工廠呢?
我們從稅籍推估,從事中高污染性製造加工的企業,有8,400家都沒有工廠登記。是否政府列管比例不到5%?用這樣的速度拼食安,可以嗎?
對此,經濟部回覆會請地方政府進行清查,對於違章工廠掌握更為清楚後,行政院會來討論可行的配套,改善遷廠轉型成效。中高污染性違章工廠如電鍍業,不會等到清查檢討完才開始處理,先完成清查者會先啟動相關作業。經驗推估這類工廠所佔比例不會超過所有違章工廠的1%,如以總量3.9萬來算,中高污染性違章工廠差不多就是390家,不會到8千多家那麼多。所謂「污染性工廠」的判定會從現況製程比例、自己接單還是別人的單、量多量少來做綜合判斷。像目前列管的330家污染性違章工廠,實際清查後,只有不到200家是真正在做電鍍。(系列專文,繼續閱讀下篇)
參考資料
-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-守護農地行動
- 連署:違章工廠不寬待、健康留給下一代
商品訊息簡述:
小英違章工廠成績單之一:說好的清查呢?
商品網址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5%B0%8F%E8%8B%B1%E9%81%95%E7%AB%A0%E5%B7%A5%E5%BB%A0%E6%88%90%E7%B8%BE%E5%96%AE%E4%B9%8B-%E8%AA%AA%E5%A5%BD%E7%9A%84%E6%B8%85%E6%9F%A5%E5%91%A2-025651014.html
商品網址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5%B0%8F%E8%8B%B1%E9%81%95%E7%AB%A0%E5%B7%A5%E5%BB%A0%E6%88%90%E7%B8%BE%E5%96%AE%E4%B9%8B-%E8%AA%AA%E5%A5%BD%E7%9A%84%E6%B8%85%E6%9F%A5%E5%91%A2-025651014.html
商品訊息功能:
商品訊息描述: 2018年07月18日 上稿編輯: 張淑貞 文:張淑貞(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研究員)
行政院原訂在七月初向立法院專案報告整體違章工廠處理方向,由於遲至7月2日才將提案送出,來不及排入臨時會議程。接下來七、八月,行政院將繼續針對爭議較大的部分進行討論取得共識,本次決議將會決定未來違章工廠何去何從,及農地何時能回到健康安全的生產環境。
2010年,政府推出「臨時工廠登記制度」,允許2008年3月14日以前既存的工廠,只要符合「經濟部認定」的低污染業別,取得環保、消安文件,即可取得「臨時工廠登記」,繼續經營至2017年6月2日,期間免受任何土地或建築相關行政裁罰。這個輔導機制在2014年修正,將7年輔導期展延為10年,直到2020年為止。如今,輔導期限將屆,行政院啟動新的違章工廠處理方案討論。
目前仍在實施中的主要有違章工廠清查、輔導合法經營、納管三大措施。施行至今成效如何?
說好的清查呢?
依照目前實施中的違章工廠輔導措施,首要工作是進行清查。政府應調查轄內違章工廠資訊,包括數量、區位、面積、產業種類。地方政府應辦理違章工廠調查工作,建立數量、區位、面積、產業種類資訊,以利後續分級分類輔導。從2010年至今八年過去了,地方的清查績效極差。2018年才出現第一個縣市彰化縣開始委外辦理「彰化縣工廠管理地理資訊系統(GIS)資料庫建置及系統更新計畫」,進行全區清查。此外只有台中針對小部分地區(中清路以南、筏子溪及高鐵沿線東側300公尺、西側200公尺以內區域)進行清查列管。
彰化縣工業管理科表示,預計透過掃街普查方式,對26個鄉鎮市進行現況訪查,並建置工廠空間資料庫。其實彰化縣在2005年已有第一次GIS建置計畫,但承辦人員說實際違章工廠數量比上次調查多了很多,過去調查內容也較粗略。這次會配合未登記工廠輔導措施,除了基本資訊外,也會調 查廠商的遷廠意願。預計一年半後完成。由於調查遲緩,各部會公布全台違章工廠數量出現了極大的落差。甚至同一部會,前後數字也有不同。
- 2010年,經濟部利用工商普查結果,推估全台應申請工廠登記的違章工廠有6.4萬家
- 2015年,經濟部推估數量下殺到3.9萬家
- 2017年,農委會公佈全台平地及山坡地約有13.5萬處農地上工廠
這些數據的差異是因為「工廠」的定義不同。對經濟部來說,廠房須達一定面積,生產設備須達一定電力容量及熱能,才是應申請登記、接受政府管轄的「工廠」。但是為何同一部會在2010年和2015年對於違章工廠數量推估相差了2萬家呢?原因是經濟部在2012年一一也就是《工廠管理輔導法》中的第33、34條輔導條款公佈後二年一一大幅限縮了「工廠」的定義。當年度除了石油、化學相關製造外,一般工廠面積標準從50平方公尺調整到150平方公尺,調整幅度為三倍。電力容量、熱能從2.25千瓦調整到75千瓦,調整幅度達三十三倍。
許多原本屬於應該登記的違法工廠業者,在工廠定義修改後,因為未達工廠規模,變成了「免辦工廠登記一族」,因此「不是工廠」。也就是,對於經濟部來說不再是需要進行列管的對象。
但這些「非工廠」還是在農地上進行非法製造加工啊!這些「非工廠」於是回到農業、土地及建築機關進行管理。尤其是對農業單位而言,農地上有建物違規作非農業使用用途,便應該依土地分區使用精神,予以矯正,要求恢復農用。
因此,農委會公佈的13.5萬家調查成果和經濟部不同,農業部門依據的是保護農地與糧食安全的業務核心思考。
經濟部工業局游振偉副局長、中部辦公室許正宗代理主任均表示,經濟部和農委會的調查數量差距太大,行政院張景森政委已指示,地方須先清查違章工廠數量及樣態,決策才能貼近實際需求。清查工作將由經濟部主責,並籌措1.3億經費,成立「未登記工廠全面清查計畫」,要求各地方政府對轄內違章工廠進行全面清查,力求在2019年底前完成數量、規模和產業別的盤點。清查對象依經濟部的「工廠」定義進行模糊篩選後進行調查,調查結果將以地理資訊圖台方式對外界公開。
圖為各縣市農地違章工廠分佈,其中台中、彰化筆數最多,佔用農業土地面積最大。(資料來源:農委會,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整理) 違章工廠輔導「三少」:變更少、遷廠少、轉型少
據行政院所擬方案,違章工廠有三個途徑轉為合法經營:
- 群聚密度高的工廠可以劃定特定地區,進行現地變更。
- 無法進行變更者,則輔導遷到合法設廠土地。
- 或在原地輔導轉型為符合用地容許使用的項目(例如進行作物栽培的農業設施)。
2010年至今,各縣市成功輔導違章工廠合法經營家數如 下:
全部輔導成功家數只佔了經濟部認 定應處理的違法工廠家數的千分之一。
特定地區辦理成功變更有7家廠商。特定地區屬於特許開發,全台劃設了將近550公頃的特定地區,共有709家違章工廠。經濟部表示,因為涉及使用分區或使用地變更作業,處理流程較為繁雜。過往辦理經驗較為不足,後續可望加速通過。但是環團認為,特定地區對業者釋放利多並不合理,裡面不僅有上市上櫃公司、外商公司,還有瀝青再製廠,和多次污染農業灌溉水的皮革廠。
遷廠及轉型家數總數43家。而且,這些遷廠或轉型成功的案例,多靠業者自行克服各種門檻。像是業者遷廠要面對到工業土地昂貴、產業區位選擇有限、購置廠房及設備資金龐大,甚至如何說動員工到新廠等問題,多靠工廠老闆自行解決,政府並沒有拿出配套方案來引導或協助業者完成進駐。
經濟部表示,目前成功案例的確比較少,未來清查出符合輔導資格的違章工廠家數後,行政院會共同來檢討比較有效促成遷廠轉型的配套方案。 用5%慢慢拼食安,可以嗎?
農地上違章工廠一旦亂倒廢水、排廢氣,將對食安產生立即而直接的衝擊,政府一再承諾中高污染優先遷離農地。
遲至今年,經濟部方才展開對332家中高污染違章工廠的遷廠意願訪視工作。初期目標是在今年底前調查業者願意遷廠或轉型為相容使用的時間,依舊沒有提出相關配套,讓這些環境風險高的工廠「儘速」離開農地。
而這些遷廠訪視對象,多是遭到民眾檢舉或發生污染、公安事件列冊管理的廠家。此外還有多少沒被檢舉,不在政府列管名單上,但同樣也是需要優先處理的中高污染性違章工廠呢?
我們從稅籍推估,從事中高污染性製造加工的企業,有8,400家都沒有工廠登記。是否政府列管比例不到5%?用這樣的速度拼食安,可以嗎?
對此,經濟部回覆會請地方政府進行清查,對於違章工廠掌握更為清楚後,行政院會來討論可行的配套,改善遷廠轉型成效。中高污染性違章工廠如電鍍業,不會等到清查檢討完才開始處理,先完成清查者會先啟動相關作業。經驗推估這類工廠所佔比例不會超過所有違章工廠的1%,如以總量3.9萬來算,中高污染性違章工廠差不多就是390家,不會到8千多家那麼多。所謂「污染性工廠」的判定會從現況製程比例、自己接單還是別人的單、量多量少來做綜合判斷。像目前列管的330家污染性違章工廠,實際清查後,只有不到200家是真正在做電鍍。(系列專文,繼續閱讀下篇)
參考資料
-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-守護農地行動
- 連署:違章工廠不寬待、健康留給下一代
商品訊息簡述:
小英違章工廠成績單之一:說好的清查呢?
商品網址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5%B0%8F%E8%8B%B1%E9%81%95%E7%AB%A0%E5%B7%A5%E5%BB%A0%E6%88%90%E7%B8%BE%E5%96%AE%E4%B9%8B-%E8%AA%AA%E5%A5%BD%E7%9A%84%E6%B8%85%E6%9F%A5%E5%91%A2-025651014.html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